周长青:流量不足的文旅目的地如何打开消费转化的“商业盲盒”?
RET睿意德团队操作的某央企在宁波的文旅项目,就面临文化资源分散、客流吸引力不足、业态经营乏力的问题。团队结合项目特点,尝试了新的分析和解题策略,为项目寻找新的路径。
项目背景
某央企与当地政府合资运营的文商旅项目,体量约4万㎡,项目位于宁波远郊的古城内,与古城原住民为邻。地块位置在古城较偏僻位置,人流难以到达。西侧商业街已开业运营,客流不足,销售额不高。项目整体在长三角的知名度也不高。核心问题还是客流不够,因此寄希望于商业品牌为项目带来更多流量。
那么商业品牌的进驻真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,为文旅项目带来流量吗?驱动消费者到访一个文旅目的地的因素是怎样的流程呢?
团队通过观察文旅消费者的消费路径和分析众多文旅案例,发现并不简单,通常文旅项目会有3个价值链环节:
■ 先有“文”——在地文化资源为旅游开发奠定基础;
■ 后有“旅”——旅游产品为项目引流;
■ 再有“商”——将流量变现,为文旅锦上添花 : 延长游客消费时间,丰富游客体验。
大体上项目最终出现经营难题,都是这3个环节的问题。本项目有一定文化资源,也通过招商引入了一定消费业态,但在“旅游产品”这个环节,古县城在营的有九大核心景点,知名度低、流量不足,无核心吸引力。所以,即便这个地块功能定位做商业,但在做商业产品定位、业态规划之前,应先解决文旅问题,即以升级的旅游产品打造项目的引流内核。
团队研究了众多国内外的案例后,发现文旅项目引流的产品主要基于3个要素,即“高颜值”+“有内涵”+“精神气质独特”,3个要素为递进关系,3者均具备为最佳。
高颜值:空间场景“精、奇、特”,氛围感强,且有标志性的拍照打卡点。
典型案例:千户苗寨
因夜景酷像《千与千寻》动画中的神秘场景而走红网络,吸引游客前往。云亭客栈的亭子也因拍摄机位最佳成为去苗寨的必去拍照打卡点。
▲ 千户苗寨,图片源于网络
典型案例:拈花湾
拈花湾,号称江浙沪小京都,其古朴雅致的香月花街、浪漫的梵天花海、拈花塔亮塔仪式、半山衔日水幕光影秀等多个精美场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拍照打卡。
▲ 拈花湾,图片源于网络
典型案例:大唐不夜城2019年,大唐不夜城一位盛唐装扮的“不倒翁小姐姐”相关视频在抖音爆火,当年播放量超23亿次。大唐不夜城也迅速蹿升为网红景点,2019年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。西安也被推上网红旅游城市榜单,创造了一个人带火一座城的独特现象。有内涵:有丰富的、有特色的文化体验产品,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文化体验,让其在旅行中收获价值满足感和更好的体验感。
▲ 大唐不夜城,图片源于网络
典型案例:西塘汉服文化周
西塘汉服文化周,是中华传统服饰和传统礼仪文化大规模的呈现,每年举办一次。活动新潮有趣,有朝代嘉年华、汉服好声音、汉礼婚博会、汉服之夜、草船借箭等活动,已成为西塘一张文化名片及引流利器。▲ 西塘汉服文化周,图片源于网络
精神气质独特:项目通过表达某种价值主张,树立唯一性,并对有相似价值主张的客群形成强烈吸引。
典型案例:阿那亚
阿那亚推崇安静自足、向内探寻的精神生活,“人生可以更美”是阿那亚传递的价值主张。孤独图书馆、海边礼堂、沙丘美术馆等建筑,已构成了阿那亚的精神产品,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,推动阿那亚成为了可以远离尘嚣的乌托邦。
▲ 阿那亚,图片源于网络
典型案例:拈花湾
拈花湾以禅文化为精髓,主张禅意生活方式,定位东方禅意小镇。在拈花湾,禅意生活体验活动从白天贯穿到黑夜,有抄经、经行、五道十馆。拈花湾期待让所来游客慢下来、静下来、乐起来,获取精神上的提升、心灵的释放。
▲ 拈花湾,图片源于网络
可以发现,上述案例并非是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胜,甚至20年前这些项目还没有出现在人们视野中。相比而言,硬件打造路径更直接,大量项目会首先聚焦高颜值, 但项目建立持久竞争力,更需要解决的则是精神内核。进而围绕精神内核打造内在涵养和高颜值场景。本项目既然已经具备一定文化资源,从中切入提炼古城的精神气质,是项目首要工作。
本项目所在的宁波古县城虽然知名度不高,但其实有诸多文化元素。既有冯骥才先生的祖居,也有保存至今的古县衙,但项目看似有内涵,内容却缺魅力。
具体呈现为:散,资源虽多,但没有一个统领性的精神内核;平,游客视角下资源特色不突出,未形成强吸引力;远,现有资源未能和游客形成情感触点,有距离感;
在地文化资源筛选:
那么提取古城的精神内核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于:展现古城本我特色,建立项目唯一性和独特吸引力,同时触动消费者的情感、精神和理念。
古城具有5大代表性文化:药商文化、古县治文化、慈孝文化、进士文化、古建文化,而同样具有挖掘潜力的文化还有:风水文化、书院文化、非遗文化、宗教文化、美食文化、节庆文化。
如何筛选这些文化资源的价值,我们从商业和消费视角提出了一个文化资源的5维价值评估体系,维度包括:
1 主题可塑性
2 资源独特性
3 市场竞争度
4 精神内涵度
5 资源吸引力
基于筛选的成果,我们提出了“一核引领”-“四大标签”-“多点丰富”的产品金字塔。其中我们以慈孝文化作为项目的精神内核。
“慈孝文化”精神内核挖掘:
慈孝文化可以提供项目充分的精神价值,特别是搭建起连接古今的桥梁。我们从3个维度对这一文化做了挖掘。主要体现在:
1.内涵解读:
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处于“为先”的地位。但“慈孝文化”对于旅游的驱动力是不足的,缺乏更为直接的触点,建议以更具象、感知力更强的形式表现。
慈孝较为直观的释意是“父母慈爱,子女孝顺”,与家庭关系息息相关。
2.内涵延展:
从70、80后的一代开始,大都选择不再与父母同住,90后、00后的一代更加向往自由的生活,且步履更加匆忙。不仅是陪伴父母的时间,甚至和爱人、孩子、友人共度时间也越来越少。时代更迭之中,家庭关系、社会关系都在逐渐淡化。
3.价值主张:
小家和睦:呼吁家庭陪伴,亲情表达,情感交流,让家人、爱人、友人在旅行中拉近亲密关系。
社会温暖:呼吁爱与感恩,共同营造温情的社会环境。
项目明确了精神内核,接下来就是产品打造。
产品有内涵
在产品打造方面,项目的一个先天限制就是建筑是封闭合院形态。院墙作为历史建筑又不能拆除。也就是,产品需要让客群在没有看到内容的情况下,有探索内在的动机。同时,还能有重复到访的趣味性。
这就需要做到:主题内容的强吸引力+微观内容的不可预知性。
项目团队都是90后的年轻人,与业主的讨论中,我们发现,热销的盲盒就是抓住了以上2个核心特点,于是,我们首次提出了院落式“古城盲盒”主题商业街区的产品策略。主要包括2个层次:
策略1 以四大场景化主题空间,展现古城缩影
包括:慈孝之家、书香之第、药商之院、味享空间4个主题。
例如,在慈孝之家,消费者可以品一杯古风咖啡,看一次餐秀表演,拍一组古风家庭合影,买一支古风口红,逛一圈母亲艺术馆(项目已开业业态),观一场沉浸演艺,住一夜非遗民宿。从而体会温暖时光。
在书香之第等其他3个主题空间,都围绕主题场景做了对应的业态策划。如此之多的消费者触点,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和打卡点,确保流量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和消费转化。
策略2 以抽取盲盒角色的形式,解锁古城故事
包括:
历史角色盲盒-角色扮演+任务打卡,沉浸式探索古城故事
家庭身份盲盒-身份交换+温情故事,增进理解、提升共情。这个方式特别体现了慈孝文化的价值,即消费者抽取第二个家庭身份盲盒,与同行人扮演同一个家庭之中的不同角色,以转化身份的方式去感受该身份的责任、处境等等,引发家庭关系的思考,增进家人之间的理解。
这样的形式,我们在日本找到了可参照的案例。
案例:日本江户文化主题体验小镇 沉浸式漫步长街
项目位置:位于栃木县日光市,距东京2小时车程
开业时间:1986年建成,2000年扩建
建筑面积:占地49.5万㎡,开发面积16.5万㎡
门票价格:300人民币,儿童半价
年游客量:120万人
▲ 江户文化村,图片源于网络
这个项目通过角色扮演等体验,以400多套服饰给与了客群非常独特的消费体验,吸引了客群,带动了消费转化。
该项目虽然有其自身条件限制,但透过这一案例,我们萃取出文旅项目打造路径从外延到内核的“三要素”,包括:
外在高颜值:
场景打造:精、奇、特
氛围营造:沉浸感、穿越感
地标构建:精神堡垒、打卡点
产品有内涵:
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文化体验,让游客收获价值满足感。
打造丰富、有吸引力的文商旅产品体系,提升游客旅行的新鲜感、体验感。
精神气质独特:
传递价值主张
树立唯一性
对部分圈层的观念、情感等产生影响
山崎正和在著作《灵活的个人主义的诞生》 一书中,对于现代消费社会中追求“更多、更快、更频繁”的效率主义提出了质疑,进而引发了“消费的本质”的疑问。随着中国新一代人群快速进入物质充盈的社会,文旅消费也呈现了这样反效率主义的趋势。
本质上,“人们追求的是能够让人生和时间充实的消费,而不是消费人生和时间的消费”(三浦展《第四消费时代》),有趣的是,前者与后者正是区分成功和失败的文旅商业产品的分水岭。透过上述慈城项目从外延到内核的三部曲,我们团队深信,基于慈孝文化精神内核以及主题空间打造,正是给予消费者人生和时间的充实和满足。
仔细想一想,对人类来说,最大的消费对象就是人生。所以作为商业策划者,我们参与的正是帮助人们消费人生的一项工程,这责任可能比一个项目本身还要重大吧!